大健康领域的机会在哪里?

海外翻墙免费加速器[入口]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一讲跟大家交流的是大健康领域的未来趋势和机会。

提起大健康,大家的了解应该就是像健康保险这样一些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都会接触到的东西,但其实健康领域背后也都是由科技来支撑着的。所以在这一讲里,我会把几个部分拆解开,给大家对大健康形成一个全貌式的介绍。

医疗设备方面的机会在哪儿?

首先就是技术的进展,尤其是设备侧的进展。设备现在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叫做医疗器械的小型化。这里面一个代表性的事件也是最近发生的事情,我们介绍过这个企业,叫Butterfly Network,这家企业致力于把超声设备做到小型化。它做了一个小型的芯片,这个芯片非常微小,利用这个芯片可以生产出小型的便携式的超声设备。那这个企业被复星投了一亿美金,这是去年发生的事情,这是复兴很不错的一个投资。因为医疗企业小型化,尤其是超声的广泛运用,一定是未来可以看到的发展趋势。

除此以外,大量的医疗器械都在小型化,小型的超声、小型的X光、小型的核磁。为什么要小型化呢?因为它可以做到便携,还能就近地去处理医疗需要用到的各种诊断和治疗。

但是现在也还有很多的挑战没有解决,当然所有的挑战也都意味着背后的机会。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当所有这些小型设备被便携地放到一台救护车的时候,这些设备之间会产生交叉干扰,如果你进救护车,经常会被提醒把手机关掉。为什么呢?因为很多的医疗设备都会对电磁波做检测,即使是微小的电磁波也会对很多设备做干扰。但是很多检测设备自己也发出电磁波,所以这些检测设备放到一起的时候,就产生了很强的干扰。迄今为止,救护车里面的小型设备的干扰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我们原来就碰到过这样的需求,我们的前哨用户希望在国内建立小型的诊所,有一整套的检测和治疗设备能够装配到诊所里面,现在全球也没有相对完善和系统的解决方案。所以在医疗器械小型化的同时,还能够把它们综合起来解决需求,就成了一个很好的痛点。

那么解决的是什么需求呢?现在有一个发展趋势叫做POC,叫Point-Of-Care,驻点治疗。也就是说原来我们去看病都是去大医院,中国这个问题最严重,比如大家都去协和,结果协和人满为患,而很多小型医院就没有病人。那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是这样的,而是在你身边离你最近的点上,就能把这些健康问题很好地解决,当然需要的就是大量的便携设备,而且不光是需要便携设备,还需要很多诊断治疗的试剂和方法。

将会出现哪些新的诊断方式?

举例来讲,我们原来也介绍过,在诊断上来讲,现在一个大的热点就是检测血液当中的游离DNA。我们都知道DNA是所有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但是当我们有某种疾病,比如说有肿瘤发生的时候,因为肿瘤有快速扩张的特点,所以肿瘤的死亡细胞的DNA会流到血液当中,当然含量非常微小,这些微小含量的DNA也可以被检测出来,当成肿瘤发病的一个早期检测依据。那么现在也有大量的公司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另外,原来传统的手段都是需要很大的检测设备、DNA扩增仪。现在设备也在小型化,比如说哈佛大学就研制了DNA检测的试纸,DNA本来是很娇嫩的分子,只要在环境当中稍微有变化就会被破坏。但是现在也可以用试纸很便捷地检出了。

所以,不管是医疗器械还是检测设备,都可以让患者在离自己最近的那个点完成治疗,不需要跑大医院。你去大医院,其实用到的还是同样的检测设备和治疗,其实是没有区别的。这是第一个层面。

但是光有设备不能解决问题,在整个大健康领域需要考虑第二层次的因素,就是能力的因素。也就是说光有设备不能解决问题,要有能力能达到。能力因素里面,最明显的趋势就是可穿戴设备和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三者的结合。

为什么说可穿戴设备潜力巨大?

我们说可穿戴设备的时候,大家很容易就会想到手环,其实手环这个热度已经消退得很厉害了。曾经一度周围很多人都戴手环,现在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了。所以很多人就会说可穿戴设备已经不是趋势了。其实一方面我们在《前哨》课程里讲过,可穿戴设备的趋势是医用可穿戴,也就是说虽然这种只能够记录步数等简单数据的手环不被需要了,但是能够达到医学级别的可穿戴设备其实正在悄悄地到来。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别忘了手机就是你的可穿戴设备。即使我们把手机放到兜里,它也是可穿戴设备的一部分。

手机能够精确地记录我们运动的步数,更别说现在手机记录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了。而且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变化,为什么我们一直讲苹果是个非常好的公司,就是因为它在很多业务领域里面都会事先做预埋,苹果预埋的东西都有一个特点,它预埋的应用App是删不掉的。苹果手机最早就有一个健康的标志,一颗心,那个App图标是苹果手机里自带的,你想删都删不掉。为什么呢?它强制性地记录你的心跳和运动。苹果在每一次布局的时候都会提前做预埋。健康领域是它很重要的预埋。当然苹果在2018年有一个大的新闻,苹果的手表获得了FDA的批准。批准什么呢?它的手表是专业的心电记录和监控设备了。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应该记得在2018年的《前哨》大会上,我专门戴上了苹果手表,但是我给大家展示的不是手表本身,而是那个手表带,是第三方公司提供的。那个手表带上有一个金属按键,当你的另一只手搭在这个手表带的金属按键上的时候,就开始记录你的心电。它也是一个专业的心电记录设备。那本来是苹果的合作伙伴提供的,而且是第一款进入到苹果店里销售,并通过了FDA批准的专业的医学心电记录设备。但是很不幸,苹果在干掉合作伙伴的时候也挺无情的,苹果其实是在这之前收购了另一家专业的心电记录设备。收购完了之后在2018年底通过FDA的审批,所以现在不需要再买一个单独的表带了。

所以你看,从这个布局你就看得出来,苹果在大健康领域是有非常大的野心的。手表也好,手机也好,甚至将来更多的可穿戴设备,甚至我听说就连耳机,未来都会带上更多的传感器,实时地记录我们的健康状况。你可以想象,我们的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我们的健康数据就会积累得越来越多。

但是很多人会说,那你积累的这些健康数据还是不够全面,这里面就有一个医学知识了。我们去医院体检的时候,当然可以得到全身各方面的健康状况,但是别忘了,那是你去医院体检的那个时间,只是我们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横截面。如果你不知道前后历史数据,没有持续跟踪的话,即使横截面的数据再丰富,其实从医学的价值来讲,甚至都不如一些简单的长期跟踪。

全新的技术背景下,会有哪些新趋势?

我们原来在《前哨》的内容里面也讲到过,即使是体温这样简单的身体数据的跟踪,如果我们能做到长期跟踪,都能够帮助我们对身体健康状况形成特别好的判断依据,从价值上讲甚至会超过一个完善的横截面数据。

尤其是在今天,持续跟踪数据可以做交叉的对比,就能够让我们发现大量我们以前不知道的健康相关的知识,使我们对我们的健康实现更强的评判。熟悉《前哨》的人都知道,我们海银资本投资过一个公司叫做MC 10,它是可穿戴设备,尤其是柔性电子领域里面的领军人物,它用柔性电子主要做的就是医学可穿戴设备。那它的可穿戴产品,叫生物印章,其实是一个小小的柔性电子产品,可以很方便地贴在身体上。

它能监测几十种身体的数据,那用这几十种数据和患者的病症相联系,就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家属更好地管理病患的情况,尤其是这些交叉的数据的运用。比如他们给我们举例,以前因为没有这些相关的数据,所以你看病就只能对病症作判断,病症进展情况如何。但是现在因为在监测病症进展情况的同时,还在监测着大量其它的生理指征,比如说我的运动的情况,比如说我的体温情况,包括我的心电情况,那么做交叉验证就会得到很多新的有序的结论。比如他们就发现某种特定的癌症,如果癌症发病的某个阶段的体温持续偏高,那么这个癌症的愈后可能不良,也就是说这个癌症需要被更加关注,需要调整治疗方法。

我们都知道帕金森和大脑有关系,所以叫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帕金森这个病症的恢复中,如果你发现他的身体运动状况有某种特征的话,就意味着帕金森症的治疗是有效的,它的恢复会比我们预想的要好,以前不能用多个数据来做交叉验证,找到相互关系对未来作预先的判断,那现在都可以做到了。不光是日常的监控,日常的大健康也可以做得非常好,而且可以进入专业领域。

MC 10现在就进入了美国一个特别热的专业领域,叫作Virtual Clinic,虚拟临床。我们都知道临床的特点就是给病人用新药或者新的治疗方法,你要判断对病人是否有效,如果有效,才能够在临床上获得批准,产品才能上市。但是是否有效,以前临床上监测的只是一些很简单的指标,比如说是病症的减轻情况,但是病症减轻情况是不是只是在吃药的时候减轻了,吃药完了之后会不会反复?那以前是没有办法的。现在不光监测病症的减轻情况,还监测患者其他的生理指标,哪怕病症减轻情况并不明显,但是因为有其他指标,我就可以预判未来病症一定是可以减轻的,或者病症虽然现在看起来减轻了,但是从其他生理指标来预判未来病症会反弹,那这种时候是不能过关的。也就是说当你加了大量其他指征的监测的时候,我们对一个药的治疗效果就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当然我们就对一个病人的康复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所以现在的医学可穿戴设备,不光是可穿戴,它一定要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结合,甚至在大数据的解读上,有很多新的公司和业务机会在出现。比如,我们都知道心电是一个最简单的东西了,对吧?刚才讲连苹果手表都可以具备记录心电的功能。但现在就有专业的公司,它把心电的解读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成功地做到了利用简单的心电的数据,加上人工智能,能够早期检测出很多以前不能检测出的心脏疾病,这对我们来说当然就是一个利好。顺便要说一句,因为今天有了可穿戴设备,有了大数据,我们身边积累的健康数据会越来越多,几乎在所有的健康数据领域里面,只要给它加上人工智能,再和病症和其他的数据去做交叉验证,都会出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新的结果,所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非常值得期待。
健康数据的价值在哪儿?

那另外一方面,不光是人工智能,我们对人的数据的解读也越来越专业。现在基因检测的成本是越来越低了,从过去恨不得是千万美金才能做人的全基因测序,现在降到了1000美元的水平。甚至很多人都在预期,乐观点说,三五年之后人的全基因测序可能只需要100美元,那就是人人都能承受的了。

但是问题是,光对全基因做测序是不够的,还有两方面的东西是需要加上的,一个是基因测序只是一个死的数据,它代表你有这个基因,但是不知道这个基因是不是被激活,正在产生蛋白。我们都知道基因是遗传物质,它记录的实际上是用来产生蛋白的数据。也就是说基因不能直接对人体产生作用,它只能把基因编码的蛋白表达出来,利用蛋白和人体产生作用。

这个基因现在虽然有,比如说我们有容易致癌的基因,但是它表达没表达?它产生没产生蛋白?我们需要单独做一个叫做甲基化的分析,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基因有甲基化,就认为它被启动了。如果你要想解决这问题,你可以做去甲基化分析,也就是说未来的基因检测不光要检测你有没有这个基因,还要检测你这个基因是不是正在活跃阶段,是不是正在表达,所以这是第一点,不只是对这个基因测序,而且要实时地去测序,看关键基因的活跃表达程度。

第二,基因活跃表达意味着什么?现在越来越专业了,多个基因其实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现在的基因数据的解读已经成了一个专门的学科。前两年哈佛大学刚刚成立了新的基因数据解读的专业,招了第一批的研究生,你就知道这有多么新了。哈佛都为此专门设立专业,你也就知道这件事有多么重要,所以未来基因测序会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普及、便宜,但是更重要的不是数据本身,而是数据的解读,你要能从数据当中解读出信息。

比如说我们就有一个实际的案例,我有一个朋友找到我,说他的朋友得了癌症,在国内也做了基因测序,也进行了相关的治疗,但是我就把这个数据放到波士顿的一家公司,看一看他的基因测序结果说明了什么。

结果他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发现这个基因测序结果说明他有一个特殊的基因,对某种治疗方法是有抗性的,也就是这个治疗方法是无效的,而他在国内就是用这种治疗方法来做治疗,这说明什么?你是做了基因的测序,但是对测序的解读其实是无效的,既然没发现这个治疗方法对病人是无效的,你还在用这个治疗方法,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们说未来对健康数据的解读会是特别关键的一环,光有收集不够,要有多来源的数据,进行综合的收集整理,而且要在这个综合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作解读,这才是未来。

有了人工智能,有了大数据,有了可穿戴设备,甚至说有了5G,我们对自己的了解都会大大增加。为什么要把5G关联进来呢?因为我们绝大多数时候呆在家里,如果有了5G,我的传感器当然可以贴在身上,但是身上戴了太多的传感器肯定不方便,有些传感器可以安在屋子里,你在屋子里的运动轨迹,生活的数据都可以被记录下来,这些数据也可以补充到健康大数据里面。未来健康大数据的精彩就在于它不是单一的数据记录,而是N多个数据的平行记录,而且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被深入挖掘出来,再加上人工智能对基因数据的更深入的解读,这样就会对我们的健康状况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所以这是能力层,非常值得期待。

大健康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业务模式?

有了这样的技术和能力,我们对自己的健康的了解就会深一大步。中医有一个重要的说法,最好的做法叫做治未病,病还没出现之前就能解决。所以第三个部分是业务模式,有了这样的技术,有了这样的能力,怎么能设计一个模式让人少生病,让人在没生病之前就把病的种子消灭在萌芽里,让人活得更健康,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就需要有这个模式来支持。

从模式上来讲有两个大的趋势,都有人在进行尝试了,但是尝试的系统性还不强,也就是说模式清晰化程度还不够,我们认为未来几年里,很有可能有人能够把这个模式跑通,清晰化程度足够,这个模式得到了验证,能够迅速放大,也就会成为未来大健康领域的赢家。有两个领域,第一个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叫做社区化沉降,Point-Of-Care。

以前我们一生病就去大医院,社区化沉降就意味着以后你没生病,社区周围的医疗点就会通过你的手机App通知你赶紧做什么处理,要不然您就该生病了,这件事怎么能实现?第一,肯定要有可穿戴设备和大量的数据能够被送到云端去作处理。

但是第二也很重要,因为毕竟我要给你实际的通知和指导,你不能指望大多数人都是健康管理和大数据运用的高手,都是远程服务支持的理想对象,绝大多数情况其实还是需要有人跟你面对面处理的,想想现在我们都知道,慢病监控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你不能指望这些老年人把所有的App装到他们的手机里,你要帮他们去安装、设置,解决这个可穿戴的问题,一定要有贴近这些老年人的社区健康管理系统的概念。

这个概念在哪去设立最好?在中国来讲,我认为就是药店,现在中国的药店也在越来越多的是连锁,效率越来越高,但是总的来说还没有脱离卖药模式。如果不脱离卖药模式,收入利润和价值其实也会很低,你只是一个零售终端。一旦药店能够向治疗、健康管理转型,是非常有想象空间的。国外总的来说跟中国不太一样,有一些可参照的例子,但是对整体的设计来讲应该还是不够的。

我们原来也介绍过像国外CVS、沃尔玛这样的连锁药店都已经做了很小的分钟诊所,也就是说一些简单的病,可以在药店就处理,但是分钟诊所的核心是应对,在美国去看任何一个病都要花很长时间这样的一个问题。我头疼脑热,没有必要去作复杂处理,它不是持续长期监控的,因为如果要对慢病做持续长期监控,美国有家庭医生制度,什么都能处理的全科医生,他们是跟每个家庭和你的医疗保险系统相对应的。

相对来说,中国家庭医生制度没有完全建立,另一方面来讲我们的移动业务、可穿戴设备发展得又比国外快,所以我们很可能利用可穿戴设备加大数据、人工智能来替代掉美国的家庭医生模式。我的家庭医生不是人,而是在云端的智能处理能力,用数据就能对我们的健康实现更好的解读。

我认为这是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但是这个系统一定要有个落地点,它才能和每个人实现近距离接触和更良性的互动,这个接触点最好就是像药店这样的地方,当然你也可以说社区中心,因为中国还有居委会,这个制度也可以考量,但是居委会总的来说离医学有点远。

我们说的第一个业务模式,如何实现云端和身边的社区治疗、监控机构相结合的一个大健康的管理体系,使得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利用这些大数据,把我们的健康管理起来。我们都在讲医学健康数据其实是非常宝贵的财富,现在国家层面也都意识到这一点了,我们在生物医药那个领域也讲到过,国外的一家公司叫Patient Like Me,做患者们互相之间交流的社区,中国公司想并购它,最后就没有被通过,因为国外认为这个数据比较敏感。但是反过来讲,现在苹果是一个美国公司,它在收集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健康数据,这些数据的收集是有价值的。未来如果我们有很清晰的界定和管理,因为数据的收集是有价值的,这些数据收集完了以后,对我们健康的了解,当然是有意义的。

但是这个数据收集完了如何去利用?比如说未来苹果还要持续收集这些数据,我们是可以允许它收集的,因为这些数据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但是第一我们要确权,这些数据属于每个患者而不属于苹果公司。第二我们要强调,这些数据要集中在本国,利于管理使用。苹果把数据拿走了以后,我们中国的医生就看不到了,那能不能在苹果要使用的时候,有一个单独的服务器架设在国内,如果我们的医生需要调用苹果的这些数据,去查看我们的健康持续状况的时候,苹果必须有接口能够开放出来,让我们的医生能够调用,这些我觉得都是在监管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一旦解决了以后,我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就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的健康管理就更容易做了。

所以,地方社区的诊疗体系和大数据、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的结合,可以形成深入到每个地方的健康管理体系。

为什么说健康管理和保险的结合大有机会?

我们原来也介绍过,国外已经有这方面很好的先例了,就是健康管理公司,我们介绍过像凯撒医疗这样的公司,还有另外很多新兴的健康管理公司。它们的原则也很简单,就是要把人的健康好好地管理起来,使得我们每个人都少生病,当然医药成本也就极大地降低了。稍微说一点背景,美国现在医疗费用占整个GDP的20%,也就是GDP的20%都花到医疗上去了,这明显是过高的。而且全球医药产业都是反经济周期的产业,也就是说经济萧条时,医药的收入利润在上升,医药的成本也在上升,也就意味着人们花了太多的钱在医疗上面去了,这明显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把更多钱花在让自己更快乐的事情上,而不是在治病上。
我们其实在《前哨》里面曾经介绍过,周其仁老师2016年去参加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当时是习近平主席主持的。为什么要这么高规格?因为实际上健康是关乎到每一个人的,在这个大会上就提到很重要的一个数据,和遗传相关的疾病占百分之二十几,和环境和治疗手段相关的只占8%,但是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相关的占60%多。

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习惯如果能够得到调整,三分之二的病是不应该生的,也就是三分之二的钱是不应该花的,可见生活习惯的改善有多么重要。但是我们在《前哨》里也曾经介绍过,生活习惯的改善又是最难的事情,想想你有多少恶劣的习惯总是难以改变。不说别人,说我自己,我总是喜欢喝可乐,当然可乐杀精子把骨头都能够溶解掉,都是谣传,没有医学根据的。但是有重要的一点是对的,可乐含糖过高,对我来讲要戒掉可乐非常非常困难,我知道可乐含糖高,但是我还是喜欢,所以改变人的生活习惯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有专业机构来帮助我们作改变,专业机构要干的事,就是在不知不觉当中让我们没有痛苦地养成更加健康的生活习惯。

美国有本书叫《助推》,专门就讲如何能够用行为学使我们的行为得到改变,同时没那么大的心理痛苦。现在很多的健康管理公司就是干这个事儿的,让我们加强运动,使我们身体更健康,而同时我们又能够少花钱,而整个事情又是我们喜欢做的,所以现在的健康管理公司正好是生逢其时。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国家也提出来,未来在健康管理上会放开,健康管理公司会得到极大的福祉,这就是创业的机会。我认为这里面最大的一个机会,就是健康管理和保险的结合。我们都知道现在保险业出了很多新的创新,比如说以前都是买了车就要上保险,不管你开没开。理论上讲,我的车放在车库里,它就没有什么风险,但是我还要为汽车付保险,现在就出现了上路才付的保险。我今天上路了付保险,明天要没上路就不付保险,那这明显就更合理,那现在健康也到了这个地步。

国外我们也作过一些介绍,如果你要了解更多,可以看我们以前的《前哨》课程,健康管理公司帮助每个人能够改变行为习惯,而行为习惯的改变使得自己少生病。那这家健康管理公司的收入利润从哪来呢?它和企业或者其他的保险公司来签约。我帮助别人少生病,也就意味着我帮助保险公司少花钱,我在保险公司省的钱里面拿一部分作为我的收入,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

所以我们认为第二个巨大的机会,就是健康管理和保险的结合,这方面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间,而且也是中国政府现在大力提倡的,尤其是借助健康管理和保险结合,很可能对传统的保险业形成一定的冲击,因为传统的与健康相关的保险实在是太不创新了,需要更多的创新力量去推动它。

这就是整个健康管理里面的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蕴含着机会,第一个是从技术设备层次的机会,小型化的机会,诊断和驻点治疗的机会。

第二个层次就是能力上的机会,数据的持续采集和持续分析的机会,人工智能加上大数据就有很多的精彩,不要以为可穿戴设备已经不时髦了,医学可穿戴设备,尤其是你把手机、智能手表纳入范围之内的话,可穿戴设备的精彩其实才刚刚开始,它越来越强调多个数据的交叉验证,我们举了MC 10的例子。

那么这样的能力具备了以后,一定是在模式上有突破。我们讲了两个模式的突破,一个就是和社区结合的健康管理,持续管理能力的突破。第二个就是健康管理和保险结合的突破,改变人的行为习惯,使得我们更省钱。最后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全球有一个口号或者提法,叫生命周期,我一辈子活多久,就是我的生命周期有多长。那现在有个新的说法,叫做健康周期。假设我活了100岁,看起来生命周期很长,很长寿,但是我有80年都躺在病床上,那我的健康周期只有20年,所以是不够的。我宁肯只活了60年,但是我的健康周期是60岁,因为我的健康周期更长。所以未来人的健康观不是只是活着就好,而是要活得健康。

心理健康领域有哪些创业机会?

在健康领域还有一个新的机会,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是什么呢?就是心理的健康。为什么呢?因为现在不光生理要健康,我们都知道现在自杀、抑郁都是很大的社会问题,所以心理也要健康,甚至说身心是一体的,这能够让你的生理也更健康。

举一个例子,美国有个小的App,在手机里一点都不起眼,叫做Headspace,头和空间那两个英文单词合到一起。那这个App是干吗的呢?就是帮助你冥想。大众使用这个App是免费的。但是如果你要做高端的用户,我就收一定的费用,给你推送更多与健康相关的东西,使你更有收获。这么一个看起来好像很简单的App,帮助冥想,放一些音乐,使你能够更好地进入宁静的状态,去年竟然融到了7500万美金。它现在的用户量已经是几千万了,非常庞大,而且用户粘性很高。所以这就是未来,未来我们对自己的生理关注程度会大大增加。

当然科学会造成我们对生理的关注,需要用先进的外部设备来帮忙。另一方面,我们对自己的心理的关注程度也会大大增加。熟悉我们的朋友都知道我们《前哨》第一期刚开始做的时候,在周末就会介绍一些禅修冥想的内容,如何打坐、如何冥想。我在这方面也花了不少的时间精力,而且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希望把它做成每日禅修冥想内容,让你每天都能有收获。比如说你挤地铁的时候总能有点时间做做功课吧?但是一直都因为自己的工作时间太长了,所以一直都没能实现。现在看起来那个都可能单独做成一个创业项目了,所以如果你对做像Headspace这样的东西感兴趣,可以考虑投资我,开个玩笑,我还是要专注在主业上的。

好,那最后一个层次是什么呢?在心理健康上新的创业机会也会开始涌现。这个美国比中国领先一点,但是中国也会慢慢起步了。当然能够帮助心理健康的设备也会有不少。我们原来在《前哨》里面讲我们去CES展的时候给大家介绍过,一个对大脑的脑波实现监控的工具,也能够帮助我们的心理达到更稳定的状态。

所以我们说健康产业是个永恒的主题。大健康领域里面孕育着巨大的机会,尤其是在未来这几年,因为大家对健康都更关注了,也由于新技术的能力都具备了,所以会出现新的,能够实现广泛覆盖、持续监控,而且提供更优服务的健康管理公司。那可能下一个巨无霸,可能是保险公司里的巨无霸,比今天保险公司的规模都要做得更大。因为它比今天的保险的价值要大很多,所以大健康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领域。在未来几年,我们会期待有很多新的惊喜出现。所以它也是一个重要的风口。

以上就是本讲的全部内容,欢迎你分享给你的朋友,另外在下方有留言区,欢迎你来积极地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我会跟你一起来参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陈海飞博客 » 大健康领域的机会在哪里?

分享到:更多 ()

海外翻墙免费加速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