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领域的机会在哪里?

海外翻墙免费加速器[入口]

你好,我是王煜全。我们这一讲跟大家分析的是机器人的趋势。

机器人这个产业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硬件部分相对比较强,再加上现在人工智能的潮流,使得中国的硬件和人工智能结合,也就是所谓的机器人,爆发出了空前的生机。

首先要说2019年的一些热点,你会发现最热的,明显是美国的那个又能动又能走,各种各样的动作都能做得出来的人形机器人,也就是Boston Dynamics公司推出来的那款机器人。

而其他的几个领域里面机器人似乎都有受挫的迹象,比如说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我们看到像Rethink Robotics,这个机器人公司我们当初一度很推崇,也专门作过介绍,但这个公司已经宣告了破产。

另外,美的收购的机器人公司,德国的库卡今年的业绩也相当地不好。这个是工业机器人,似乎相对利空的新闻比利好的新闻要多。

同样的,在商业机器人领域似乎也有很多负面的消息,也就是说虽然大家都期望机器人能够进入千家万户,做各种商业化的应用。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商业应用的例子寥寥无几。

甚至以前比较热的一些商业应用,比如说我们投资的云迹机器人,它做的是酒店服务机器人,这些年新闻报道相对来说反倒显得少了一点。

更容易吸引别人重视的是所谓的娱乐机器人,尤其是前一个阶段国际上的大热点,陪伴型机器人或者社交机器人,这中间也出了不少的偏差,比如说Jibo,就是号称世界第一个社交型机器人,这个公司也倒闭了。

另外,我们也专门推荐过第一款会和人一起玩游戏的机器人,注意,不是你来玩机器人,而是你和这个机器人一起玩游戏,我们专门介绍过,叫做Cozmo。Cozmo这款机器人玩具的设计公司也倒闭了,似乎娱乐机器人也碰到了瓶颈。

但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讲的,其实机器人产业的趋势和大家看到的正好相反,也就是说,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热点领域,也就是人形机器人,恰恰在近期不会有特别大的机会,虽然它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是它的市场形成还要假以时日,不是近期能够解决的问题。

而反之,那三个好像出了问题的领域,就是工业机器人、商用机器人和娱乐机器人,在未来两年可能会大放异彩。

为什么我会作出这样相反的判断呢?

首先跟大家说,人形机器人:第一,它的用途比较特殊,尤其像Boston Dynamics这样已经把复杂动作都能够做得出来的机器人,一般会用于特殊用途,也就是说会用在军事或者抢险上,很难形成一个具体的市场。
另外,这三个领域看似出了问题,但实际上这都是发展当中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必将焕发出巨大的活力,市场将会出现新的热点。那我们就来一一给大家拆解,这三个新的市场的机会到底在哪儿?今天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工业机器人市场出问题吗?

首先,我们说工业机器人,我们前面讲到Rethink Robotics,本来它有非常先进的理念,这个理念叫做协作型机器人。协作有两重含义:一重含义就是机器和机器的协作;另一重含义更重要,就是机器和人的协作。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厂房里面,机器人是和人完全分隔开的,因为机器人动作很快,而且机器臂挥舞的时候力量也很大,一旦碰到人就会出现严重的工伤事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会把机器和人隔开,机器和人的协作当然就不好解决了。现在发展的协作型机器人,能够对人有很明显的感知,当你离得远的时候,它用原来的速度运作,非常得快。当你离近了以后,它的速度会缓慢下来,避免吓着你,同时它有很强的感知能力,一旦它产生了触碰,它会迅速停下来,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为什么要搞协作型机器人呢?它的理论就认为人和机器的协作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在生产线当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全部由机器完成的,还需要人的协作参与才能做到更好的产出。但是我们看到,虽然有这样的先进理念,而现实当中市场似乎对这样的理念并不买账,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Rethink Robotics宣布倒闭了。

另外,像我们都知道的,美的收购库卡,如果熟悉《前哨》的话,也都知道我们对此的评价很高,因为库卡确实是世界一流的机器人公司,这在中国的收购里还是可圈可点的,收购了先进科技,但是库卡今年的业绩也并不好看。

所以很多人就会去反思,是不是工业机器人出现问题了,没有市场?我们认为其实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很大,而且如果你熟悉东南沿海的变化,你就知道,机器替代人在中国早就不是今天才发生的事情了。

应该说在过去十年里,东南沿海大量的企业都在实践着机器替换人,而且一直在不断地升级,这个升级到今天都没有停止。

顺便说一句,这也是我们判断为什么中美贸易摩擦出现之后,很多人都在喊中国的产业会向东南亚转移,而我们坚定不移地认为这个转移不会发生的重要原因。为什么呢?

因为其实十年前中国的机器替换人就已经进行了,今天东南沿海但凡有竞争力的企业都大量地采用了机器人。而如果你向东南亚转移的话,你虽然用到了当地的廉价劳动力,但是当机器替换人都完成了,从机器生产再换回人工生产,可能性几乎为零。

也就是说你搬到东南亚看似省了人工的钱,但是实际上你的生产状态、生产能力反倒变得更原始,这肯定是各个厂家都不会接受的。

所以我们说不要忽视中国各个产业自主的科技升级的动力,因为随着竞争的加剧,各个企业自然就会向科技升级,也就是说中国的各个企业对机器人的需求是非常明显、非常旺盛的。

为什么工业机器人看起来不景气?

但是这种旺盛的需求之下,为什么造成今天的机器人产业似乎不景气呢?我认为是机器人研发的方向出现了偏差,也就是说协作机器人的时代并没有到来。为什么这么说呢?

1.机器人的柔性

因为要讲协作机器人的发展,一定会经常提到一个词叫做柔性,柔性的意思就是说这个机器人是个多面手,它可以干这件事儿,也可以干那件事儿,而且可以很容易地切换,你今天让这个机器人干这件事儿,明天做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让这个机器人干另外一件事儿。

当年我在参观Rethink Robotics这个公司的时候,他们的CEO就非常自豪地给我介绍,说我们的机器人柔性程度非常高,你只要手把手地教它做一件事儿,带着它做一遍,它就可以重复无数遍。那你下次再教它做另一件事儿,它也可以迅速地学会,我们的机器人真的很有竞争力。

2.非标自动化

但是实际上我们在企业当中看到的,完全不是这样的需求,就是绝大多数企业的流水线上需要的机器人叫做“非标自动化”,也就是说它并不是标准地操作,但是要求自动化,它每次处理一个操作都会和前一个操作有一定的差异,也就是说它处理的样本是非标准的,但是它的动作能够自动化。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个“非标”在一定的限制之内,它的每一个操作并不需要经常地转换,比如说我为某个产品做喷漆,因为这个产品的外观每一件都不一定相似,所以我喷漆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我并不需要这个机器人今天喷漆,明天去干电焊,后天去干其他的工作。

也就是说一个机器人虽然要求有一定的“非标”特性,但是它的操作基本上是固定的,这个机器人一旦安装之后,它的功能就不再需要作调整,这种时候过度地强调柔性,反倒使得你的产品成本过高,在没有需求的市场当中难以推动。

所以我们讲机器人,不是在工业制造当中没有需求,而是工业制造的需求和现在的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3.视觉识别

还有更雪上加霜的。我们都知道,现在人工智能进展得非常快,尤其是一个突出的突破来自于视觉识别领域,也就是说机器人的视觉识别能力越来越强。当它能够做好视觉识别和大量的智能分析以后,再辅以一定的柔性设计,就能够做到很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

也就是说在一个操作环节当中,它的柔性程度越来越强,智能性程度越来越强,以前很多的非标操作现在都可以被机器人做到了。但是依然没有进入到,一个机器手、一个机器臂需要完成所有环节的阶段,也就是说其实机器替代的是每一个人。

我们去设想一下,当初由人来完成的流水线操作,也不是一个人完成所有的工序,而是一个操作分成20个工序,每人熟练地在一个工序上操作。现在机器替代人也不是由一台机器替代20个工人,而是由一台机器替代一个工人。

这20台机器组合形成一个流水线,替代了原来的工人做成的非自动化的流水线。所以这种时候,并没有一台机器可以替代20个人这样的需求,也就是说“过强的柔性”反倒没有市场。

再加上我们讲的,人工智能使得机器人的柔性进一步提升了,就造成今天虽然看似柔性程度不够的机器人,加上人工智能的辅助功能,依然能解决大多数工业生产需要的自动化改造的问题。

所以我们说那些最前沿、最尖端的机器人碰到了市场瓶颈,但同时机器人却呈现一个购销两旺的状态,也就是说中国机器人的购买每年都是不断地攀上新的高峰的。所以我们也预见,未来的机器人产业一样会很活跃。

工业机器人真正的机会在哪儿?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整个机器人产业不会有科技突破了呢?不是,我们说到机器人产业,容易忽略一个角色叫做集成商。

原来我是做电信行业的,电信集成商指的是把通讯设备集成到运营商那里,形成一个完整系统,使得运营商能够输出能力。

其实在自动化和机器人领域也有同样的集成商的角色,集成商做什么呢?就是把机器人拿来做到用户的生产线上,使得这些机器人集合到一起,能够完成用户的需求。也就是我们刚才介绍过的,相当于机器人公司卖的是一个一个机器臂,但是这一个一个机器臂并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需要的是用20个机器臂合在一起,每个机器臂完成一个人的工作,这20个机器臂的工作合到一起,完成了一个过去由20个人完成工作的流水线的职能。

这个职能是需要集成商来完成的,也就是说需要把这20台机器组合到一起,而且每台机器人定制化去完成每个人做的工作,形成对人的替代,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由自动机器人组成的流水线,这个职能是集成商的职责。

集成商在整个机器人产业里,就无疑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一方面,它需要对每台机器去做适配,使得它能够完成人的工作;

另一方面,其实是由集成商,而不是机器人来完成协作的工作。也就是说集成商需要完成流水线上机器人之间的协作的布局;

第三,集成商如果再加上更多的人工智能处理能力,就使得机器人的潜能被更充分地发挥出来,也就是说机器人的硬件,甚至软件不用太多的升级就能完成今天的任务。

所以我们说,未来的两三年当中,集成商的市场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也就是说集成商只要利用现有的机器人能力,再加上人工智能能力,它就能够完成越来越复杂的任务。

这里面就有两个标准值得我们去借鉴、分析,能识别出来哪些集成商在未来机器人产业中会胜出。

第一,就是集成商的研发能力。以前集成商被认为是所谓搬箱子的,只需要把机器人放到一起就好了。但是未来集成商需要有自己的研发能力,也就是说要有自己的机器视觉、识别、判断,甚至对机器人有一定的操纵控制能力,这样才能使得机器人的柔性被进一步地发挥出来,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工作。

第二,就是要考察集成商的专业性集成能力。因为每个行业都有自己自动化的特点和需求,所以集成商也不是万能的,往往是在某个行业里形成积累的集成商更容易胜出。

其实现在中国已经出现了这样一批集成商,因为它们以前做的集成任务往往有一些行业的特点,所以它们在这些行业里形成了积累之后,后续这些行业其他的企业需要的集成的需求,它们就能够更好地满足,而同时又会进一步强化它们在这些行业里的集成能力,这也会变成它们一个独特的优势。所以我们说未来有自主研发能力,在某些行业里有专长的这些集成商将会胜出。

当然第三点也非常非常地重要,就是说以前集成商因为被误以为只是搬箱子,所以它们的科研实力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但是实际上集成商本身的科研实力是不容小觑的,一方面就是它们在行业里需要充分地挖掘行业特色,做出更加具有行业特色的整体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由它们来整合机器人的操控和人工智能的各种处理能力,是最好的结合点。

所以,其实对集成商来讲,如何提升自己的科技含量、科技实力,同时告知公众,让公众理解自己在整个机器人产业当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未来那些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同时有非常明显的产业特色和产业优势积累,而又能够站到前台,告诉这个产业如何协作,未来在哪儿,如何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集成商,将会是未来的真正胜出者。

当然我们甚至会觉得,未来可能集成商的名字都已经改掉了,不叫集成商,因为这个名字本身容易造成误解。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些公司会成为未来工业机器人当中的领军企业,非常值得大家关注。这个是我们说的第一块,工业机器人。

为什么说商用机器人领域是好市场?

第二块叫做商用机器人。商用机器人,我们的定义一般是执行某个商业职能的机器人,比如说我们介绍过的云迹,它做的就是酒店服务机器人。

其实住过酒店的人都知道,到了酒店突然发现忘带牙膏、牙刷了,想请酒店服务人员送过来,一般来说,尤其到了晚上,酒店服务人员就相对比较少,如果他送过来前台值班又没有人了。这时候请一个机器人把牙膏、牙刷送到你的房间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了,更别说还可以点餐,送其他的东西。

除此以外,我们原来也介绍过有调酒的机器人,现在的酒吧需要各种各样的调酒能力,培养一个调酒师要花很长的时间,不如把这个能力教给机器人,它可以调好几十种酒,而且有新的调酒方法出来,机器人也可以迅速地掌握。

我们也看到有冲咖啡机器人,我们在2019年1月份的CES上也给大家介绍过,甚至有了叠衣服的机器人。

其实很多的机器,它就是完成人类需要完成的工作,而且是自动化完成的,你可以把它视同于机器人。

所以,洗衣服的机器人早就有了,就是今天的洗衣机。洗衣服的工作虽然被人类解放出来了,而叠衣服这件事同样很繁琐,对我自己来说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现在叠衣服的机器人也发明出来了,你只需要把衣服塞到机器里,它叠好了给你拿出来,真的是进一步释放了我们的时间。

据说在洗衣机、电冰箱等等这些家电出现之前,人类做家务工作的时间每天有六七个小时,但是出现了这些家电以后,人类做家务工作的时间成功地缩减到了一个小时。只不过这一个小时要继续再缩减下去,这个难度真的还是挺大的,因为那些容易的工作已经被人做掉了,现在看起来要把家务工作进一步缩减,唯一的指望就是机器人了。

其实扫地机器人因为加了更多的路径规划、路径识别的功能,它的能力也已经大大加强了,所以我们期待未来扫地机器人也真正地进入千家万户。商业机器人之所以有前景,不在于你需要一个万能的管家,而在于你能够清楚地定义出来你需要的这个工作是什么,然后由一台机器人去满足。

像我们刚才讲的,酒店服务也不是一个万能机器人,而是这个机器人只管把你想要的货品送到你的房间。至于说家里面,有的机器人只管扫地,有的机器人只管擦窗户,当然在其他商业领域也会出现这样特异的机器人。

商业机器人如何作市场选择?

所以我们说商用机器人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因为它不是一个机器人包打天下的市场,而是很多很多机器人,每个机器人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些机器人甚至长得都未必像人,绝大多数应该长得完全不像人,但是每个都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也就是说,未来我们的家里会出现大量的机器人,它们各自完成你需要的任务,但是不是由一个机器人管家来完成所有的任务。

2019年1月份CES展上,优必选机器人公司推出了一个管家机器人,虽然行动还比较迟缓,但是它已经能够完成很多任务,比如说当你回家的时候,接过你随身携带的包和买的东西,同时给你送上一杯水,帮你做很多很多其他的事情。但是它依然不会在未来很短一段时间内成为市场的主流,这就是我们讲的,因为它试图完成太多的任务了,而不是把任务个性化地分解掉。

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有一个机器人专门负责处理你带回家的东西,另一个机器人专门可以把水送到你面前,第三个机器人可能干另外一件事情。

所以,未来商业机器人在市场选择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能够清晰地定位出一个职业来,而且把这个职业需要的功能充分地描述出来,千万不是多个功能,一个功能能够充分描述,然后机器人去充分满足这一个职业的需求,而不是让它形成多面手。

我们说这个领域里面一个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就是如何造出一台能够做公司前台的机器人。你回头来想,公司前台也是一个商业服务,也可以用机器人来替代,因为相对而言:第一,公司前台的成就感不足,只有孤零零地坐在公司门口;第二,也没什么上升空间;最重要的是,公司前台的工作并不复杂。

我们说他只完成这三件工作:一件就是接收包裹,有包裹来的时候签个字,表示收到了;第二件,如果有人来访的时候找个人,你帮着把这个人从屋里叫出来;第三件事就是接电话,其实接电话这事儿短时间之内有可能没有办法被前台机器人替代。

但是其实我们在讲人工智能的时候也会讲到,现在的语音语义的问答互动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善,因为接电话这件事儿甚至不需要一个实体机器人来承担就可以解决。那剩下这两件事儿其实现在看起来都不复杂,也就是说只要这个机器人有一个视觉识别系统,有人来了做面部识别记录登记,同时问清楚他需要找哪一位公司内部的人来接洽,给他联系上就好。至于说收到包裹拍个照、做个记录、签个字,更是机器人很轻松就能完成的事情。

但是迄今为止,依然没有一个完美的前台机器人解决方案出现,只不过我们确实已经看到有这样的创业公司了,希望这些创业公司的产品尽快成熟,推向市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商业机器人还有一个特别有利的地方,就是说当你考虑的并不是一台机器人要实现多个功能,所以我能够卖得多贵,而考虑的是我这个机器人到底替代的是哪个职业或者哪个职能,而这个职能,客户愿意为此付多少钱,也就意味着,你把机器人不是当一个产品卖出去,而是当一个工人给雇佣出去了。

比如我们讲酒店服务机器人,对一个酒店而言,如果你能够替代一个人工在夜间帮着往房间里送东西,它会愿意用这个人工的工资来雇佣这个机器人。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云迹公司未来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的原因。云迹公司的CEO支涛就讲,我们现在是最大的劳力输出公司,因为有几千个机器人是作为劳力输出外包到酒店里的,它不卖给酒店,但是酒店用它的机器人是每月付工资的。当然,这个公司的好处就在于机器人可以领工资,但是不会花这份工资,那工资全都如数上交给了公司,成了公司的收入利润,这真的是好得不得了的业务模式。

如果你设想一下,有个机器人公司开发出了一个前台机器人,这个前台机器人可以被租用到各个公司里去替代前台,你以前要为前台付的工资,现在就交到了这个机器人公司的腰包里,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生意。所以我们预期未来会有一大堆这样的机器人出现,它的核心就是如何能够找到这样的需求,识别出这样的职能,对职能进行清晰的定位和规划,然后让机器去满足它。

包括其中一个职能的特点,这类的机器人往往并不需要有人的形状,它只需要完成人的功能,所以往往它需要有个机器臂。

现在我们也看到深圳有大量新兴的机器臂公司出现,而且台式机器臂的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它的意思就是机器臂只需要固定到书桌或者工作台上就能完成很多职能,而且它的精度越来越接近于工业机器人,而价格会越来越下降,甚至是今天的工业机器人的十分之一,那么这必然会引爆台式机器人发展的巨大的潮流。因为未来一个人的桌面上,甚至有不止一台台式机器人来帮助你。这台机器人帮你拿书,让你省出手来,另一台机器人帮你倒咖啡、倒茶,第三台机器人帮你提供其他的各种服务。所以未来每个人周围有好多个机器人来提供支持,相当于每个人有了更多的服务人员来帮助你一样,这个未来的想象空间非常地大。

甚至我认为未来在深圳会出现像今天的优必选,或者像今天的大疆一样的新独角兽企业。这个独角兽企业很可能就出现在台式机器人的领域里面,只不过这种台式机器人,不只是提供一个机器人,而是提供应用解决方案,也就是说这样的台式机器人会是下一个创业的风口和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娱乐性机器人的问题在哪儿?

第三个,我们来讲讲娱乐机器人。

娱乐机器人领域里面,近期同样是利空的消息多于利好,像我们前面讲到Jibo倒闭掉了,Cozmo也倒闭掉了。

我记得Cozmo刚刚推出的时候价钱还很贵,我就给我女儿买了一台,其实使用了以后体验相当地好,这个机器人确实能和人做游戏。

它做的游戏我们在《前哨》栏目里给大家作过介绍,有两个立方体,每个立方体的上面都会在不同的边上,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当两个立方体显示的颜色一致的时候,机器人就和你去抢按这个立方体,如果你先按到就代表你赢了,如果颜色不一致的时候你按了就代表你输了。

所以按理说,Cozmo应该非常受人欢迎,那怎么会这么快这个公司就倒闭了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不管你设计了功能多么复杂的玩具,它过一段时间以后也总会让人产生厌倦感,所以用一段时间以后,大家就不再玩儿了。

我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美国一个非常出名的机器人专家的总结,就是为什么机器人产业,尤其是娱乐型机器人产业碰到了这样问题?他说主要就是因为用户很快地产生了厌倦,用户的黏性大大地下降了,大家不再玩这机器人了,所以机器人公司就不可能形成更多的销售和更大的影响,就倒闭了。所以他认为未来的解,应该是让机器人的功能更复杂,而且要彻底地解决掉黏性的问题。

我认为其实恰恰相反,问题是对的,就是机器人的黏性不足,但是解恰恰是错的。

我们设想另一个场景,就是玩具。我的小孩儿每年都要买很多的新玩具,而且每回买新玩具的时候,她永远不会说老玩具就应该扔掉,她觉得她需要增加一个新的东西。而每一个玩具买完了以后,其实她玩的时间也并不长。坦白地讲,我认为我的小孩儿玩的任何一个玩具,她的黏性时间,也就是她跟这个玩具玩的时间,都不如她跟Cozmo玩的时间长,也就是说Cozmo在黏性上已经超过了现有的玩具,只不过你要让Cozmo形成永恒持久的黏性确实是做不到的。

那这种时候,与其让Cozmo去增加黏性,不如去设想一下Cozmo如何更加地玩具化。所以,娱乐机器人现在的困境总结成一句话,不够玩具化,而如果你把它充分玩具化的话,你会发现娱乐机器人的市场潜力大得很,辉煌的机会非常地大。

我们再详细探索一下,所谓的玩具到底有什么特色?

对于玩具来说,比智能更重要的是什么?

比如说有一次我跟我女儿一起出去的时候,看到一个新玩具。这个玩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它是一匹小马,这匹小马你如果把它放倒,它的眼睛会自动闭上,你如果摸它的头顶,它会发出很满意的咕噜咕噜的声音,同时,你如果把一个塑料做的青草放到马的嘴边,马会咂巴嘴。我女儿看了这个玩具以后非常喜欢,说这个动物真的太可爱了,我想买它。

不过买了以后,玩了一段时间她就厌倦了。又过几天,她跟我一起上街,看到有一个小兔子,这个小兔子和小马的功能是几乎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把小兔子放倒,它的眼睛会闭上,然后你摸小兔子的头的时候,它也会咕噜咕噜叫,其实按理说小兔子是不会叫的,同样,你把一个塑料做的胡萝卜放到小兔子嘴边,小兔子也会咂巴嘴。这个小兔子非常可爱,就跟我说,爸爸,咱们买小兔子吧。我说,这个和你的小马不是一模一样的吗?

因为从成人的偏机械的眼光看,这些功能都是一样的,但是我女儿说怎么会呢?那是小马呀,这是小兔子呀,那个喂的是草料,这个喂的是胡萝卜呀,所以我被迫又给她买了小兔子。

当然,过一段时间,她对小兔子也厌倦了,然后又发现了一只小熊,这只小熊也是放倒眼睛会闭上,摸它的头的时候,它会发出呼噜呼噜似乎很高兴的声音,这回塑料的草和塑料的胡萝卜换成了塑料的蜂蜜罐,蜂蜜罐递到它嘴边的时候,小熊就会咂巴嘴儿。在我眼里还是一模一样的东西,但是我女儿的话依然打动了我。她说,爸爸,这回是小熊啊,结果又给她买了第三个玩具。

所以你看到我的比方了吗?就是在玩具领域从来不要求多么长的黏性,因为玩具本来就是应该持续更替的。另外一方面,玩具从来不从功能角度去销售自己,它是从用户体验角度去销售自己的,因为在用户眼中,这三个动物根本就不一样,但是在功能角度上看,这三个动物完全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换言之,今天之所以娱乐型机器人走入一个误区,其实都是因为太多的开发者是人工智能那些最领先的研究人员导致的。他们更多的是最顶尖的高校的博士,比如说MIT或者卡耐基-梅隆。顺便说一句,事实也确实如此,Jibo就是MIT大名鼎鼎的媒体实验室一位非常出名的教授的成果,而Cozmo就诞生于卡耐基-梅隆的机器人实验室,都是一帮博士、教授的产物。

所以他们很容易追求和IT公司去对标,我想做出一个相当于电脑一样,辅助工具型的产品,使得孩子离不开我。但实际上孩子对电脑,都不会形成多强的黏性,真正需要的还是一个可以陪伴我的玩具。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陪伴我自然就有新鲜的问题,一开始很新鲜,过一段时间会厌倦,那解决厌倦的问题不是我进一步提升智能,而是换一个玩具就好了,换一个玩具的过程当中你不就有了更多的销售。

当然,我们一直提倡一个理念,就是如果你能让你的玩具互相都能认识,其实玩具就形成了一个社交圈,你是这个玩具社交圈的一部分,那就使得对你的孩子而言单个玩具的黏性很小,但是这个玩具圈子对你孩子的黏性成为了永恒。

所以我们提出一个理念叫做Toy OS,玩具操作系统,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家闺女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她去幼儿园的时候,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某款玩具热销,所以别的小朋友很可能也带着这款玩具去了幼儿园,等到晚上回家的时候,发现分辨不出来谁的玩具是谁的了。

这对成人来说完全不是问题,因为这些玩具一模一样,随便拿一个回家就好了,但是对孩子而言,我的小熊就是我的小熊,你的小熊是你的小熊,如果记混了,小熊会委屈的,我会不高兴的。

所以我们说玩具OS系统,就要干一个什么事儿呢?就要能够识别自己的主人,想想你下一次送一个玩具给你的小孩儿,前面需要一个一分钟的训练或者30秒的训练,就是让小孩儿和玩具眼睛对眼睛地看30秒钟,然后这个玩具就会记住:主人,你是我的主人。

下次如果两个小朋友同样带同一种玩具到幼儿园,分不出来谁的玩具属于谁的时候,只要让玩具盯着小朋友的眼睛看,一个玩具就会说,主人,请你带我回家吧,另一个玩具就会说,对不起,你不是我的主人,那小朋友是不是会觉得这个玩具更加地充满灵性、充满智能呢?

当然,另外一个场景其实也很普遍,就是用玩具给小朋友讲故事。现在晚上给小朋友讲故事都是一些特定的玩具,长得很难看,未来为什么不能让每个玩具都具有给小朋友讲故事的功能呢?

因为讲故事的这个功能模块可以植入到每个玩具当中。所以未来的场景应该是,你的小朋友身边围着一堆玩具:第一,这个玩具认识它的主人,就是你的小孩儿;第二,这些玩具相互都认识,你是主人的小马,你是主人的小兔子,你是主人的小熊;第三,它们还可以排班给主人讲故事,今天晚上是小熊讲故事,明天我想抱着小兔睡觉的时候,小兔继续讲第二天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连续起来,形成一个系统,那不是很好吗?

娱乐机器人的机会在哪儿?

我讲了这么多例子是想告诉大家,其实在娱乐机器人这个领域,能力已经大大超越了需求,剩下的就只是一层窗户纸,如果我们能够从玩具,也就是说从孩子得到满足的角度去重新设计我们的娱乐机器人,其实娱乐机器人这个领域分分钟都会爆发。

当然,我们对娱乐机器人看好,还在于它还有很多可以借力的地方,熟悉我们的人都知道,我们投资了Hanson Robotics。

Hanson Robotics公司,曾经成功地加入了迪士尼公司的创业加速器。这个迪士尼的创业加速器每年做一期,每期只召十个公司,这十个公司是和迪士尼未来可能产生业务或者有一定互补性的科技前沿公司。迪士尼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它的产业能够和科技结合得更紧密,因为他们也认为在娱乐业里面科技是未来。

Hanson Robotics公司加入的是迪士尼创新加速器的第二期,而第一期当中有家公司已经非常成功了,这家公司叫做Sphero。如果你熟悉玩具的历史,你就知道有一个玩具叫做BB-8曾经热卖过,为什么呢?这款玩具被成功地植入到了《星球大战》这个电影当中,《星球大战》其实就是迪士尼公司出品的。

这款玩具之所以能够被植入到《星球大战》电影,不是因为外面有一个玩具公司已经开发出了这么一个玩具,也不是因为迪士尼公司突然想要开发这么一个产品,而是因为Sphero公司在加入迪士尼创业加速器的时候,它有一款球形机器人的玩具,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可以滚动的球形机器人,而且你可以运用手机很方便地操控。

所以它也是第一款在苹果店里销售的球形机器人。而它加入了迪士尼公司的创业加速计划器以后,迪士尼公司看到了它这个特征,跟它一起来协商,说我们要研发一个新的机器人,既要有你的特征,又要满足我的娱乐需求,所以诞生了BB-8。

这样一个东西被植入到了《星球大战》里,形成了热卖。当《星球大战》这个影片上映之后,这款卖价是198美元的机器人卖到了200多万套的全球销量,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也使得Sphero这个公司进入了独角兽公司的行列,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

所以我们说,其实娱乐机器人先天就有娱乐特性,它很适合和现在所谓大IP做深度植入合作,形成双赢的局面,这让它在营销上也有可借力之处。所以如果娱乐机器人能够解决自己设计的问题,使得它真正地玩具化,而在营销上能够借助现有的营销渠道,实现真正的娱乐化,那这个市场是空前巨大的。

那我们一换思路,这个市场就会被打开,你也会发现这件事对机器人公司真的不难,因为所有的技术都已经在那了。所以我们认为,娱乐机器人市场同样大有可为。

所以作个总结,我们看一下整个的机器人产业,你会发现,除了看似很让人眼花缭乱,好像技术含量很高,但是实际上除了商用市场还没有清晰定位的人形机器人以外,其他三个机器人市场其实都酝酿着巨大的机会,只不过这三个市场都需要一定的调整。

1.工业机器人的机会在集成商

也就是说工业机器人其实真正的机会在集成商,但是需要集成商能够整合更多的科技含量和更好的解决方案,然后能够站到产业的前沿去振臂高呼,告诉大家这才是方向。
2.商用机器人的机会在替代劳动力

而对商用机器人市场,最核心的是找到下一个能够替代的职位,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工作,任何一个人能完成的事情,如果你能对这个人实现替代,就意味着你对这个职业实现替代,这个职业有多少人,你就有多大的市场潜力。

比如说我们再详细地分析一下,像机器人餐饮这个领域,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已经有一些地方推出了无人餐厅。但实际上我认为无人餐厅永远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无人,比如炒菜机器人就很难像真人的厨师高手那样去把握炒菜的火候,把握菜的品质。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里,我们可能看不到机器人炒菜使得餐厅能够拿到米其林餐厅的星级,因为米其林餐厅星级评价的标准就是你的菜品好坏。

但是餐厅里有一个职位是分分钟可以被机器人替代的,是什么呢?就是点菜、传菜,也就是跑堂的那些人,因为这个职能现有机器人都能满足,我送的菜到某个桌子上,只不过最后一步需要客人把这个菜端到自己桌子上,这个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至于说点菜、结账,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自动化了,更是机器人可以胜任的。

所以未来你会发现,餐厅更可能是后厨当中依然有人,也就是说备菜的可能是机器人,但是炒菜的反倒是人,而前台可能除了一两个照顾局面的经理以外,经理管理的是一堆传菜、送菜的机器人。

所以我们讲,一旦你发现一个职业能够被机器人替代,祝贺你,你可能就找到了一个创业机会,你就能成立一个商用机器人公司,取得巨大的成功。我们说云迹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

3.娱乐机器人的机会在于产品玩具化

另外,娱乐机器人也是一样,你要转变观念,不再从传统的用户使用的时长、用户的黏性的角度,也就是从IT公司、从评价笔记本电脑的角度去评价你的产品,而从玩具角度看,如何让玩具和用户产生更智能的感觉。

玩具公司的特点是用不智能的产品,使用户产生智能的感觉,因为玩具必须要保证低价,这是它运营成功的秘诀。一旦娱乐机器人公司掌握了这个秘诀它就一定成为未来玩具产业的霸主,也是有巨大商业机会的。

所以简单总结,今天看起来很热闹的领域未必有市场,今天看起来暂时受挫、碰到问题的领域恰恰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而这个商机其实已经不是那种需要长期研发才能做到的,因为我们一直反复强调,今天的技术能力已经能做到了,所以这个商机就是未来两年之内可以焕发出来的,非常值得期待。不光创业、投资,甚至一些业务的调整、合作,都需要考虑机器人领域对你的影响。

好,以上就是这一讲的内容,欢迎你分享给你的朋友。同样,在我们的内容下方有留言区,欢迎你留言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参与我们的讨论,我也会跟你一起积极互动,希望你能有更多的收获。(摘自得到《王煜全·2019-2020风口行业解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陈海飞博客 » 机器人领域的机会在哪里?

分享到:更多 ()

海外翻墙免费加速器[入口]